吉林是清朝末年设立的东北三省之一。
顺治十年期(1653年),在吉林地区专设将军等军政官员管理吉林等处军政、行政事务。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裁吉林将军,设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驻奉天,随时分驻三省行台,设吉林巡抚兼副都统,同时设民政、交涉、度支、提法等使和劝业道,均驻吉林府。
吉林,原称吉林乌拉,后称吉林,即今吉林市。吉林省成立后,以吉林为省城。
吉林自宁古塔将军到吉林将军期间,省界有很大变化。顺治十年设立宁古塔昂邦章京时,其辖区拥有此后的吉林、黑龙江两将军管辖的区域。康熙二十二年,设黑龙江将军,宁古塔将军不再管辖黑龙江地区。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以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割让给俄罗斯,随使中国丧失四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光绪十二年,与俄国会勘珲春边界,补立沙草峰、南越岭下至平冈尽处的“土”字界碑、图们江口内去海三十里的“土”字界碑为中俄新界。
一、吉林八旗驻防地
1、吉林城
吉林城,土名吉林乌拉、船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老城区。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驻此,为将军本属城。
2、宁古塔城
宁古塔,满语“六”数之意。顺治六年,以昂邦章京、副都统等镇守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留副都统镇守宁古塔。光绪二十八年在三岔口建绥芬厅,宣统二年移治宁古塔并改制为宁安府。宣统元年四月裁副都统。
3、 伯都讷城
在今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城区。康熙三十一年筑新城,移吉林副都统驻此。光绪八年置抚民同知加理事衔。光绪三四二年升你抚民同知为新城府。宣统元年,裁副都统。
4、三姓城
满语为依兰哈拉,依兰为“三”的意思,哈拉为“姓”的意思。清初努雅喇、克宜克勒、祜什哈哩三族赫哲人居住在此,故称三姓城。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驻地依兰镇。康熙五十三年正月置协领驻防,次年筑城。雍正九年十一月,置副都统。光绪三十二年,置依兰府。宣统元年四月裁副都统。
5、阿勒楚喀城
在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雍正三年,设阿勒楚喀协领。雍正七年建城。乾隆二十一年,设副都统。宣统元年四月裁副都统,置阿城县。
6、 珲春城
珲春,满语边地的意思。在今吉林珲春市驻地。康熙五十三年正月,设协领驻防,属宁古塔副都统兼辖。同治九年七月,协领加副都统衔。光绪七年四月,置副都统。宣统元年四月,裁副都统,置珲春厅。
7、 打牲乌拉城
亦作捕牲乌拉、布特哈乌拉。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北乌拉满族镇。康熙四十二年,因旧城有水患,于旧城东建新城。乾隆五年,移吉林协领二人驻此,属将军。光绪八年置吉林府后,属吉林府管辖。
8、 拉林城
在今黑龙江五常市西北拉林满族镇。雍正二年十二月,设协领。乾隆九年三月,设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乾隆二十一年,所属阿勒楚喀设副都统。乾隆三十四年正月,罢拉林副都统。仍设协领,属阿勒楚喀副都统。
9、 双城堡城
旧名双城子,在今黑龙江双城市驻地。嘉庆二十年,于拉林西部双城堡置委协领。后改为实授,由阿勒楚喀副都统兼管。咸丰元年,改置副都统衔总管。光绪八年五月改总管为协领,归阿勒楚喀副都统兼辖,另置抚民通判厅。
10、富克锦城
在今黑龙江富锦市驻地城关镇街道。地名富替锦,光绪八年置协领,属三姓副都统。光绪十七年,协领加副都统衔。宣统元年四月裁副都统。光绪三十三年,置巡检司,地属临江州。宣统元年置县,裁协领。
11、五常堡城
在今黑龙江五常市驻地五常镇。初为伯都讷城边境。同治八年置协领。光绪七年,设抚民同知。
二、吉林省共分五个守巡道,各道管辖情况如下:
1、西南路道
初为西路道,全称吉林西路兵备道,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置,驻长春府。宣统元年八月改为分巡西南路兵备道,加参领衔,辖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老城区)、长春(今长春市老城区)两府,伊通(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驻地伊通镇)、濛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驻地靖宇镇)两州,农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驻地农安镇)、长岭(今吉林省长岭现住地长岭镇)、舒兰(今吉林省舒兰市西南朝阳镇)、桦甸(今吉林省桦甸市东北二道甸子镇西、辉发河入松花江处之东)、磐石(今吉林省磐石市驻地)五县。宣统二年增领德惠(今吉林省德惠市东北大房身镇)、双阳(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城城区)二县。
2、西北路道
初为滨江道,全称哈尔滨江关道,光绪三十一年十月置。驻哈尔滨,专办吉林、黑龙江两省对外交涉事宜并征收哈尔滨商埠关税事务。宣统元年八月改为分巡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加参领衔,驻哈尔滨。仍管哈尔滨关税及商埠、交涉事务,辖新城(驻今吉林省扶余县驻地三岔河镇)、双城(今黑龙江省双城市驻地双城镇)、宾州(今黑龙江省宾县驻地宾州镇)、五常(今黑龙江省五常市驻地五常镇)四府,榆树厅(今吉林省榆树市驻地)、长寿(今黑龙江延寿县延寿镇)、阿城(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驻地)两县。
3、东北路道
初拟名依兰兵备道,拟驻三姓,办理依兰、蜜山、临江一带边务,及东北沿边兵备事宜,管理依兰等处关税交涉,并兼辖属部,加参领衔。宣统元年四月置,名东北路兵备道,驻依兰府。同年八月称分巡吉林东北路依兰兵备道,加参领衔,辖依兰(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驻地依兰镇)、临江(今黑龙江省同江市驻地同江镇)、蜜山(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知一镇)三府,呢吗厅(今黑龙江省虎林市驻地虎林镇),绥远(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抚远镇)、宝清(拟治宝清河之西)两州,玻利(拟治古玻利州)、桦川(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区)、富锦(今黑龙江省富锦市驻地)、饶河(今黑龙江饶河县西北小佳河镇)四县。
4、东南路道
初拟名珲春兵备道,拟驻珲春城,办理珲春、延吉、绥芬一带边务,及东南沿边兵备事宜,并管理珲春等处关税交涉,并兼辖属部,加参领衔。宣统元年四月置,名东南兵备道,驻珲春城,即今吉林珲春市驻地。同年八月称分巡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加参领衔。辖绥芬(后改为宁安府,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宁镇)、延吉(今吉林省延吉市驻地)两府,东宁(今黑龙江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镇)、珲春(今吉林省珲春市驻地)两厅,穆棱(今黑龙江穆棱市西南穆棱镇)、敦化(今吉林省敦化市驻地)、额穆(今吉林省敦化市北额穆镇)、汪清(今吉林省汪清县西南百草沟镇)、和龙(今吉林省龙井市东南智新镇)五县。
5、吉林分巡道
光绪七年十二月奏设,拟名分巡吉伯等处地方道,管辖吉林府及伯都讷、长春、宾州、五常、双城五厅和伊通州。光绪八年五月置,驻吉林城。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兼按察使衔。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裁。
至清末,全省设有十一府、一直隶州、四厅、一直隶州、二州、十八县。另有拟设一州二县。各府直隶州均不辖州县。

点击在线免费取名–天赐佳名网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大师人工一对一起名添加 微信:stura998 备注:起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99.com/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