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坼什么意思啊,《周易》中的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古已有之,《尚书·商书·伊训》就有"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意思是,太甲元年在十二月乙丑日进行祭祀,在《尚书·周书·武成》中,"丁未,祀于周庙,……,执豆、笾"。而在《周易》中,却只提到了"甲、乙、庚",或许还有一个"已、己、巳"。

地天泰,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雷泽归妹,六五,帝乙归妹,……

说明:上两卦均提到了"帝乙归妹"这件事,其中的帝乙,是商朝的第29任君王,他是文丁的儿子,也是纣王帝辛的父亲,其实,商王都是子姓,有按天干排序的习惯,如,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等。

山风蛊,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彖曰:……。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说明:山风蛊,就是能够做些大的事情(利涉大川),做事要有终有始,这个起、终点就是"甲",从这一天算起,要向前推三日到辛日(已更新之日),向后推三日到丁日(丁壮成实)。

有意思的是,其与《周易》中的"七日"是相吻合的。地雷复"七日来复",震为雷六二"七日得",水火既济六二也是"七日得",而且注明这是"天行也",也就是七日一循环是天道,一个不由你改变的规律。

另外,需说明的是,甲,指的是物生之初的"甲坼",即,种子发芽后,脱去原用于闭藏种子的种皮,在雷水解彖中直接写道:"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tuo)"。

同样的东西又出现在巽为风卦中,其九五爻辞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我们从《尚书》例子里,来看看它是什么意思。《尚书·周书·武成》有"丁末,祀于周庙,……,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意思是,丁未日进行了祭祀,再过三天就到了庚戌日,在庚戌日,于山脚下燔柴祭天望山,普告天下,武力灭商大功告成。这里,从丁未日开始,后三天的纪日分别为戊申、己酉、庚戌,"后丁三日"为庚。依此推算,"后庚三日"当是(辛日、壬日、癸日),"先庚三日"当是(丁日、戊日、己日)。这也映证了前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的分析。

《周易》中,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所在。

泽火革,己日乃孚,……。彖曰:己日乃孚,革而信之。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其中,"己"有"已己巳"之异,魏·王弼周易注》认为是"即日",表示革命已完成;虞翻朱熹、尚秉和等,主张是"己日",十天干中,戊己为中,其中,戊为"将中",己为"过中";阮刻《十三经注疏》收录的影印本《周易正义》认为是"巳日",已,通"祀",祭祀为大事端,多于大变故前举行,如前"祀于周庙"是也。

近时,又出一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竹简被认为是战国晚期楚国的东西,其在"焚书"之前,被认为更贴近古周易,其中的"革"卦写的是"改日"。这也说得通,"改日"就是"变革之日"吗,只是,部分人认为,"改"与"己"相通用,应为"己日"。验之古字形,"改",就是持棍击打左边的跪地小人,使之改正错误,过中之改为"己",改正了就是"已",祀日而改就是"巳"。

不知,大家会怎么改?

总结:《周易》中,鲜少用到商周已成熟运用的天干地支,文中的动物(鼠、牛、羊、雉、豕等)也与天干地支无关。甲、庚二字的使用,也是为了说明"七日"的天道而已。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大师人工一对一起名添加 微信:stura998  备注:起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wg0318@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99.com/1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