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周氏族谱》,原谱为小楷手书,字迹清秀,一丝不苟。族谱共分六册,第一册为《世系图考》,第二册为《世系本纪甲编》,第三册为《世系本纪乙编》,第四册为《科第节义志》,第五册为《序言碑铭志》,第六册为《诗文集志》。封面编序有误。
第一册《世系图考》,内文为支派图,详载吴桥周氏始祖至二十二世谱系,其子孙支派流布吴桥东门里、南关、大周、小周、东周、范庄、葛庄、彭家寺、杨家寺、永丰、杜庄、刘家坊、连镇(今属东光县)、西堂(今属山东宁津县)、小王宋庄以及景州(今景县)等地。“周氏远祖为元朝都督张公,其讳失纪;高祖为明朝进士莱阳县令张公,其讳失纪。”“始祖张清,明初迁吴桥,易张姓周,编入安陵里,为周氏始祖。”
第二册《世系本纪甲编》。《谱纪志》:“旧谱云,山起昆仑,水发星宿,千支万派,混混郁郁,歧视则踈(疏),溯源则亲,觐光扬烈,孝思维毁。”是为小序。下面写到始祖如何迁居吴桥,“始祖讳清,原山西蔚州籍,元都督张公之孙,明进士山东莱阳令之子也,行四生洪武十二年四月,卒正统元年甲子三月二十日,卒年六十九岁(按:上文中“洪武十二年”为公元1379年,“正统元年”为公元1436年,其后的干支“甲子”为正统九年,即公元1444年,故始祖张清卒年按正统九年计算应为六十五岁。“正统元年”或为“正统九年”之误。),配宫氏。为莱阳公被邻邑株连,挟公祖妣带罪西行,妣途中违豫①,至连镇南周家庄遂终,葬于此,继取周氏,即周家庄人,御史奉命安民于桑园镇,编入安陵里,乃从今姓。于城西十里外,披荆棘,筑室以居,再迁城西南二里许,即今我只周氏老庄也。卒,启移公祖妣,合葬于庄之朝阳,负癸揖丁。墓前有碑记,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朝议大夫尚志立,即今敕封周氏先茔。”周清长子周铭,次子周政。周铭“出生永乐十年(1412,壬辰),配贾氏,葬始祖墓之左。生五子,福、祥、荣、茂、昌”。周政“出恩寿官公,秉性刚毅,正直不挠,隐恶扬善,乡闾敬服,时当明初,所在战争,公决意不仕,耕钓自娱,咸以隐士称。配崔氏,葬始祖墓之右,墓前有碑,嘉靖四十三年(1564)朝议大夫曾孙尚志立。”以下详细记载周氏族人谱系传承、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妻子姓氏、归葬何处等等,可谓详尽。
第三册《世系本纪乙编》,承接第二册,记载至二十世。周氏族人取的名字,有的寄予祝福,有的多有文采,如十五世有亭云、峰云、彩云、发云、恒云、和云、芳云、景云、青云、步云等;十七世有松亭、敬亭、福亭、义亭、长亭、桂亭、竹亭等,均诗意盎然。十八世有月祥、月福、月明、月亮、月令。月亮这个名字大雅大俗。十九世的三、七、正月、二月,几人皆未婚配,盖是未成年而夭亡,也记入族谱,永以纪念。
第四册《科第节义志》,分为遗迹志、庠序志、科贡志、宠锡志四部。遗迹志记周氏始祖故宅、珠汗衫(?)、棠棣树、书院、世泽堂等等与周氏相关建筑、树木、村庄以及画像等等。棠棣树云:“棠棣树,始祖因雁行中拆,尝手植一棠棣一株,以寄思慕之情,且遗命百年后,即葬于其下,后因之建茔,其树自洪武初至天启甲子阅祀二百五十有奇,发送滋长,干大二十余围,枝巨者如小车轮,望之蔚然森秀,浓荫无际,说者谓此始祖精神所钟,为佳城胜。”永丰庄云:“在范家庄西,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乔如公立。每地一亩,定价三两,公议立庄,号曰永丰。”庠序志记周氏族人入庠学习情况。科贡志记录族人参加科举取得功名情况,周尚忠考取明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会试第二十七名、廷试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周慎考取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会试第八十八名进士。周尚志明嘉靖十年(1531)、周鹤征明万历三十年(1602)、周曰庠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都考中文举,周嶷康熙八年(1669)考中武举人。其余贡生、监生、杂职选录,以及武弁等数十人之多。宠锡志是朝廷封赠周氏族人的记录。节孝志记录周氏孝子、侠士、节妇等。侠士云:“槚,字美生。邑庠增生。崇祯五年(1632)叛卒作乱,势将裂城肆掠,公与黄生腾龙索城而下,直冒贼营,陈说进退去取之大义,贼为返。旌邑人以为两生三寸舌贤于十万师也。屡蒙抚台学院旌奖,录邑志。”劝退贼众,胆识过人。
第五册《序言碑铭志》,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家谱序言;其二为邱墓志;其三为墓志铭,周氏家族在小周村的墓碑多数保存完好,近世有一墓碑流转至桑园,族人购回,送归祖茔。第一部分共有家谱序言十一篇。《周氏族谱》由五世周尚勤(乾斋)嘉靖十年(1531)创修,后来佚失,原序保留;第二次修谱由十二世周学洪(千顷)在康熙十一年(1672)完成,除了他所作序外,还请本家九世周景淳、十世的周曰痒、十一世的周慎作序,还邀请了昆山人盛符生、德水人萧惟豫和本邑人王作肃、杨萃作序。第三次修谱是十三世的周章湘(衡圃)在嘉庆十四年(1809)完成,作序一篇。第四次是由周东鲁、周赞廷完成,年代不详。第五次修谱是由十五世的周仲(山甫)在同治十二年(1873)完成,作有序言一篇。第六次续谱是由十八世的周炎昌在民国十八年(1929)完成,也留有序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这些序言不但肯定修谱之价值,也弘扬儒家慎终追远、敦睦族人之思想,保存了很多正史遗缺的宝贵文献。十四世的周元辅帮助父亲完成修谱后,还代写了序言,又加了一段补记,“家严恐始祖之左衣右甄祀终端,爰将河南地七亩捐入祖茔,永远作为祭田,以昭示后昆。”周章湘捐献了七亩地,作为祭田,其用心不可不谓良苦。第二部分丘墓志云:“敕封周氏先茔,在吴桥城西南二里许,周家老庄东,沟盘河之北,内有石碑七座,共坟五十六座,坟后绝坟二十一座。”备述周氏族人墓葬位置、墓碑树木、碑文撰者等。第三部分,收入墓志铭十篇,分别为《清故庚午科举人候选知县养三周公墓志铭》(王履吉撰文、刘国寀书丹、刘镕篆额)《皇清增广生震先周公暨配谢孺人墓志铭》(孙维哲撰文)《清故处士千顷公墓碑记》(王作肃撰文)《敕封安人周室王氏墓志铭》(周尚忠撰文)《明故奉正大夫陕西西安府同知进阶从四品朝议大夫立斋周公墓志铭》(孙铤撰文、冯时雨书丹、杨笏篆盖)《明故进士松岩周公墓志铭》(眷姻弟范景文撰文、王元爽篆盖、李天经书丹)《清故待赠乡饮大宾应明周公墓志铭》(刘子正撰文、刘泽厚书丹、王公任篆盖)《皇清例赠文林郎乡饮大宾周太翁应明原配张太孺人合葬墓志铭》(刘子正撰文、田雯书丹、李孔嘉篆盖)《皇清岁进士六符周先生暨原配梁夫人合葬墓志铭》(刘子直撰文、王作肃书丹、孟蕴篆盖)《皇清赐进士第河南彰德府磁州武安县密之周公暨原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赵士麟撰文、曹木篆盖、李迥书丹)。
第六册《诗文集志》,收录族人所著诗文,为很有价值的文献。有周尚志(立斋)撰《重修圣母祠碑记》一篇,周培松(礼)撰《城西南周家老庄三圣庙碑记》一篇,周慎(密之)撰《吴桥县志跋》等文二十篇,残诗两首,周乾斋诗六首,周源泉诗四首,周丹山诗三首,周培松诗一首,周慎诗三十一首,周曰庠(养三)诗十二首,李性恭等人唱和诗二十六首,范景文等赠贺文章二十二篇,周曰庠文七篇,周山敖诗十二首。收录周慎诗文最多,范景文等人文章均值一读。周曰庠吴桥八景诗载《河间府志》,其八景系龙潭夜月、膑冢秋风、谯阁晨钟、祭台晚照、黄河绕带、城柳拖烟、空城春草、古井甘泉。《龙潭夜月》诗云:“一片空明潭影幽,镜光粼粼白莲浮,波摇草木腥风过,云渡天心暮雨收。烧燕徒闻珍玩集,燃犀复恐水仙愁,深渊莫测鱼龙变,愿学矶头钓客留。”这组诗歌可以和敖文瑞《吴桥八景诗》参看。王孙锡等六人为周学洪(千顷)《念休斋印谱》作序,倍加赞扬,周学洪当为治印大家,惜印章及印谱今均不传。
①违豫:帝王有病的讳称
(孙志强 提供)
点击在线免费取名–天赐佳名网
天赐佳名网,国学周易八字百分美名,大师人工一对一起名添加 微信:stura998 备注:起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cjm99.com/10517.html